close
導演 王之
之前期待榮耀上映時,查到了是王之導演,就覺得更期待,因為「我只喜歡你」的手法,我很喜歡💕
今天也剛好因為社團版面有人推薦「我只喜歡你」,我又想到王導,於是搜尋了一下。發現這篇文章,非常喜歡,完整陳述了王之導演的想法與細膩的用心。
標題: 導演王之:傳達出顧漫文字中的浪漫,這部愛情劇沒有白拍  北京新浪網 08-19 16:05
 
之前追劇通常是依據演員,王之導演從此列入我心目中追劇清單索引😍 但可惜維基百科還沒有他的專屬頁面。
另外兩齣都看了,怪你過份美麗列入待看清單😍
截圖是文章其中一段,非常有感
因為劇中這段呈現完全符合我看小說時的想像,也真的有心動的感覺~ 蘇感💗
 
====以下節錄文章內容====

成年人的愛情

「《你是我的榮耀》中兩個主人公,都是在自己行業里走到頂尖優秀的人,把他們放一起談戀愛,這個故事本身我覺得蠻有挑戰,但顧漫在文本上已經做到了它的合理性,我去把它呈現出影像就行了。」王之說道,「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成年人式的愛情。畢竟自己的年紀也不小,再拍那些可能完全不需要腦子就談戀愛的劇情,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年齡。」

據王之介紹,這些設定都是有過調查採訪的,原著作者顧漫在前期寫作過程中,就拜訪了北京的五院、上海的八院等航天相關單位。到了拍攝階段,更是有一位跟組的航天相關專業顧問,來負責審看和編寫劇中一部分航天相關情節。包括劇中部分場景也是與上海的八院合作,進入其中進行拍攝的。「直到播出過程中,我們還在後期調整一些航天細節,希望做到至少在航天這一塊,航天工作者們看的時候不會有疑義。」王之說道。

請專家指導航天相關情節

顧漫寫得細,王之拍得也細。王之調侃,「所以我倆是細到一起了。」前期二人經常會為一些很小的細節而討論很久。如何呈現愛情小說里感性、抒情性的文字,確實花了不少功夫。

王之至今記得原著小說里一個細節:於途和喬晶晶打算看電影,走在路上,喬晶晶指著手機說這個電影不錯,於途的手過來點了一下屏幕,「如同按在了喬晶晶的心臟上,就這種感覺」。

看到那段文字,王之有點懵:「一個屏幕,你按它,它又不會往裡凹進去,也不會發出什麼聲響。你手指按在那兒,就是按在一塊板上,還得做出『蘇』感,我很難。我花了好幾天時間在想這個事兒,怎麼能完成這件事兒?」

 

點下手機屏幕怎麼點出蘇感

實拍的時候,除了常規的人物特寫加升格(鏡頭),王之還做了一些細微的設計,「比如把手機的屏幕做得稍微亮了一點,讓他手按在上面那一刻,有點像點開了一個光明的按鈕,而不是摸在了一塊沒有任何反饋的平板上,會有一點視覺的感受變化在裏面。然後外加聲音的處理,會有一些類似於心臟的跳動,包括音樂的輔助,其實是從幾方面去完成這件事的。」

雖然都是細微的小設計,卻十分有效,這場表現女主陷入愛情瞬間的細節劇情,被觀眾表揚「有心動感」「很浪漫」。「如果能完成文字里向讀者傳達的想像,能讓讀者覺得,『啊,我當時看書的時候,想的就是這樣』,或者說,『你完成得比我想像的還更吸引我』,那我就覺得沒有白拍愛情劇,還是很欣慰的。」

不過更多感情戲的功勞,王之歸給了演員。他認為,情感戲的成功,最重要的是選擇對的演員。「演過愛情片的演員,他們知道戀愛的哪些片刻是觀眾最想看的。無論是楊洋還是迪麗熱巴,他們在這塊本身的演出經驗就非常豐富了,所以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跟他們去講這場戲應該怎麼樣,他們在呈現上很有經驗。」

從「顏色」開始

作為導演,王之在劇集影像風格和視聽語言方面上獨樹一幟。都市愛情題材要傳達給觀眾愛情的浪漫、美好,那麼影像上的浪漫美好對於觀眾來說,是最直觀的感受。

王之坦承,《你是我的榮耀》這部劇,在影像風格的定調上並不容易。這個故事並非單一的都市愛情,「它有好多元素,有航天的元素,有遊戲的元素,有愛情的元素,這三個元素其實不好調和,而且三個元素在劇中少有交集。我就在想這三種元素,怎麼給它定調性?怎麼才能把三個完全不相關的元素融合到一塊?」

因此,該劇從外景,服裝,打光,基本是偏沉的一個灰棕調性,然後兩個主人公也各定了一個顏色基調,「比如說喬晶晶,你會發現圍繞著她的所有東西,住處、服裝等等,都是有點偏灰粉色系,比較符合她性格。而於途他的調性就偏黑色,深棕色,符合他理性冷靜的性格。當我把兩個主人公的顏色定完以後,他們的服裝,生活區域的想像也就有了。」

王之找片子的影像風格,喜歡從「顏色」出發。在做《怪你過分美麗》時,他便給美術、服裝團隊一個「怪怪」的要求:要個「紅茶」那樣舊暖沉鬱的色調,「我希望觀眾只要想起這個顏色,就會想起這個片子」。這個要求聽來奇怪,最後影像呈現出來的色調效果卻格外美麗不同,頗受觀眾和業界內認可。

在上海長大,王之小時候在徐匯區上學,那一片有許多曾經法租界的老建築,「遮天蔽日的梧桐樹,光線透過樹葉下來,落在建築斑駁的牆面上,那些木質的、鐵質的窗戶,無一例外都是舊舊的。而這些老建築的室內,很多卻被裝潢得格外現代。」

王之對上海的印象就是如此:新舊結合,中西合璧。因此他拍的這座城市,現代摩登中,可見人文情愫。比如《怪你過分美麗》中,拍上海弄堂月夜中,一樹廣玉蘭浮動暗香,滬上情致宛然。

「小時候我父親的單位里,就有一棵特別大的廣玉蘭樹,我老爬樹上去摘那特別大的花朵。當我看到劇本里有一棵樹時,我本能覺得,那是一棵廣玉蘭。」

父親當年的單位,在位於永嘉路上(舊址)的上海電影譯制廠。小時候一放學,王之就跑那兒去看電影,「他們有很多的翻譯片,一接觸上以後我就非常熱愛了。」王之自認不是「天賦型」導演,靠的是本科和研究生7年,拍了幾十個學生作品練出來的。

除了視聽語言,他尤為重視剪輯。「有些導演不怎麼盯剪輯,找一個信得過的剪輯就直接剪了,但在我看來這是很有風險的。因為剪輯並不知道你現場是怎麼拍攝的,他只看到你素材是怎麼樣。但在拍攝過程中,你如果是一個有剪輯思維的導演,可能拍攝的時候已經把每場戲的剪輯思路放在裏面了。」

「你故事先從哪個點開始講?」王之侃侃而談,「比如可能一場戲,比較常規的開始,是從一個全景開始交代場景和人物,然後切人物的近景。但有些時候一場戲不適合這樣講述,可能這場戲我在拍的時候,就希望它是從一隻手開始的。當把素材交給剪輯師,剪輯師也要以他的方式重新梳理這個故事。但我覺得一個導演如果足夠愛自己的作品,應該好好盯一下後期,至少把自己拍攝的想法與剪輯師做清晰的溝通,在剪輯師完成後,還可以再做二度創作等等,我覺得這是比較良性的創作方式。」

一切服務於故事

談到電視劇和電影編劇重要性的差異,王之表示,在他看來,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,都是編劇的藝術。

「你會發現你喜歡看的電影、電視劇,它的故事一定是個好故事。電視劇為什麼會更仰賴於故事,因為電視劇容量夠長,它人物的多面性,人物關係的可能性會更多被放大,觀眾會和電視劇裡的人物和故事『生活』在一起很久,所以它更會讓你感覺到故事的重要。而電影你要在很短時間內抓住人,讓人坐在那兒90分鐘、120分鐘,劇本的功力很重要。」

「導演的影像控制,視聽語言,演員的表演,最終服務的還是劇本。你在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,這件事很重要,你拍得再好,故事不好就全垮掉。所以電影、電視劇在我看來,只是編劇主攻的方向不同,但都是編劇的功力問題。然後才是導演能為這個劇本加成多少。一個合格的導演,他應該在拿到劇本以後,就做好自己的工作台本。在你的工作台本里,你已經完全設計清楚這個故事該怎麼拍了。這件事很重要,而不是一邊拍一邊去想,這不是很成熟的做法。」

剛畢業的時候,王之有機會做了廣告導演,但後來他發現拍廣告更多是一個影像邏輯、視覺邏輯,但他卻總在追求故事邏輯,「我就特別難改自己這一點,導致我都在拍一些微電影,然後廣告商沒人找我。我只能放棄做廣告這一行,但我也慢慢開始堅定一點:我還是喜歡講故事的。」

「所以如果我看到一個喜歡的故事,拍出來以後,沒有完成看故事時它給我的震撼或者感受的話,我會對自己特別失望。而如果能完整、漂亮地將自己喜歡的故事傳達給觀眾,然後觀眾喜歡,我會覺得特別榮幸特別高興。沒白學那麼多年,沒白在這個行當里那麼多年。」

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lve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